張麗萍,郭榮海
(作者單位:251400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農業農村局)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發展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產業。隨著我國農業生產量的不斷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產生量亦在逐漸增多,在傳統的農業生產過程中,農作物秸稈大多是用作農業生產人員日常生活取暖或者作為畜牧業飼料,然而隨著秸稈的產生量不斷增加,單純的依靠農業生產人員自產自銷已經無法滿足對秸稈的處理。為了處理剩余的大量農作物秸稈,被農業生產人員肆意丟棄、焚燒,不僅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同時農作物秸稈的焚燒對自然生活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引發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因此,加強對農作物的秸稈綜合利用已經刻不容緩。本文將簡要闡述秸稈處理不當的危害與當前農作物秸稈利用現狀,重點對加強秸稈綜合利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策略進行探究。
一、秸稈處理不當的危害
1、容易引發安全問題
大多數農業生產人員自身的文化程度較低,其安全意識與環保意識較為淡薄,在對剩余秸稈的處理大多采用丟棄或者直接焚燒等方式來處理。該種處理方式不僅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農業生產者在焚燒秸稈時,大多選擇在秋高氣爽的秋天或者在春天播種之前,而這兩個季節受氣候的影響,其大風天氣較為頻繁,農業生產者在焚燒秸稈的過程中,一旦發生火災將會很難得控制,不僅對為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一定損失,甚至可能引發火災的發生。與此同時,在秸稈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霧,造成附近能見度大幅度降低,影響公路的正常通行。
2、造成大氣污染
秸稈在焚燒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一些有害氣體,改變正常大氣的成分組織結構。與此同時,二氧化碳是引導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而二氧化硫以及一些氮氧化物都屬于一些酸性物質,大量的排放在空氣中遇到水蒸氣則會引發酸雨等自然災害的發生,并且秸稈在焚燒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煙塵以及炭黑,這些有害物質對大氣層中的臭氧層造成一定的破壞,因而導致溫室效應的加劇,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3、破壞土壤平衡
在秸稈燃燒時,會釋放大量的熱能,經過秸稈焚燒過的田地,在其土壤的上層部分會形成一層被燒焦的土壤,導致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無法存活,嚴重破壞微生物對土壤的分解能力,導致其土壤的保墑能力下降,不利于后續農作物的生長。與此同時,在土壤中本身存在大量的有機物,是農作物的天然肥料,然而土壤經過高溫灼燒之后,其土壤中的有機物會隨著土壤溫度的上升而產生汽化反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機物的含量,農業生產者為了農作物產量,只能通過大量施用肥料來提升土壤養分含量,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業生產者的種植成本,同時過度使用化學肥料將會對當地的土壤結構造成一定的破壞。
4、造成資源浪費
在農作物秸稈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木質素、粗蛋白等一些有機物質,秸稈經過科學的加工或處理將會成為很好的工業原料與農業資源,隨意的焚燒、丟棄不僅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同時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隨著當前我國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技術手段,農作物秸稈被廣泛應用于火電廠燃料、畜牧業的飼料等多個方面,秸稈自身的價值亦在不斷提高。由此可見,農作物秸稈的處理不當,在影響自然環境的同時,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做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是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途徑。
二、當前秸稈綜合利用現狀
1、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認識有待提升
濟陽區大田農業生產主要以小麥、玉米一年兩作為主,兩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均在50萬畝以上。大棚蔬菜黃瓜、番茄、西瓜等種植面積30萬畝以上。濟陽區作為濟南市農業生產主要農作物種植機械化先行區,在加大秸稈還田、秸稈青貯等傳統秸稈綜合利用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開拓利用渠道,其中秸稈還田是主要的秸稈綜合利用方式,占綜合利用的87.8%,其他在12.2%左右。
在當前秸稈綜合利用處理過程中,大部分人并沒有真正意識到秸稈商品化利用的真正意義,再加之當前秸稈綜合利用的設備還處于開發研究當中,在進行秸稈處理的過程中,當前所能運用的綜合化處理技術以及處理方法也較為粗糙,導致并未發揮出秸稈綜合利用應有的效果。例如:在秸稈還田技術中,需要將秸稈進行粉碎,然后深翻至土壤中通過土壤自身的分解能力將其轉化成肥料。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其設備不夠先進,且部分秸稈處理人員對該項技術的原理以及意義了解不夠深入,對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時機把握不當,深翻的深度不夠,拋灑不均,導致在農業生產人員在開展下一年耕作時,其秸稈并未得到充分的分解,秸稈中的營養成分并無法被農作物直接吸收,導致苗黃苗弱的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秸稈粉碎長度過大,會造成土壤變得疏松,導致土壤的間隙過大,在種子播種之后,種子與土壤的緊密接觸的程度無法滿足種子的發芽、生長,進而導致出現缺苗、斷壟的現象出現,對下一季作物產量造成不良影響,降低產量。
2、秸稈綜合利用機械設備效率較低
現階段我國秸稈綜合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其機械化利用水平相對較低,以當前的技術水平,秸稈處理機械化設備的工作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此同時,由于現階段我國秸稈處理設備的價格比較昂貴,大部分農業生產者受自身經濟條件的影響,不具備購置機械化秸稈處理設備的經濟實力,在對秸稈處理過程中,只能依靠租賃等方式來實現對剩余秸稈的處理。然而對秸稈的處理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秸稈還田技術,土壤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實現對秸稈的有效分解,發揮其肥力。應該結合深耕技術,提高秸稈還田利用效果。
3、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亟待開發
現階段我國的秸稈商業化產業發展還不夠全面,秸稈綜合利用的項目較少,由于當地政策與法律法規的約束,農業生產者不能夠采取焚燒的方式來處理秸稈,同時沒有行之有效的處理方式來幫助農業種植人員處理農作物秸稈。因此,農業生產者將秸稈進行隨意丟棄,甚至部分農業生產者將被廢棄的秸稈拋灑至當地的河道,秸稈的腐爛給當地的水文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與此同時,隨著被丟棄的秸稈數量大量增多,秸稈都沉入水底,導致河床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在夏季雨水較為密集的季節,對其當地的防洪、排澇等工作造成一定的難度。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開發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如推廣秸稈還田土地深耕技術,提高秸稈還田利用效果;建立健全各類秸稈收集儲運加工體系,強化秸稈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利用。不斷創新開拓利用渠道,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效率等項目。
4、政府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資金投入不足
秸稈處理機械化設備的價格昂貴是導致當前秸稈處理機械化發展進度緩慢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當前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資金投入力量不足,其推廣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農業種植人員由于看不到秸稈綜合利用所產生的價值,導致其對該項技術的關注度較低。并且農業生產人員在處理秸稈的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設備購置或租賃費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種植成本。特別是蔬菜秸稈種植戶隨意丟棄,因為缺少收集企業。
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
1、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技術
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技術是當前我國一些種植面積較大的糧食主產區應用較為廣泛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通過農業拖拉機、農作物收割設備、秸稈粉碎還田設備以及切拋設備等一些秸稈處理設備之間的相互配合,在進行農作物收割作業過程中或者在農業收割作業結束之后,將秸稈粉碎之后,再將其均勻的拋灑在土壤表面,在進行深埋處理。該項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其處理能力較強,并且秸稈處理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在其具體應用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進行作業,經過粉碎處理后的秸稈長度不宜超過五公分,其粉碎率最少要達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方能進行深埋,并且其掩埋的深度不宜過淺,要保證二十五公分以上。同時結合噴灑腐熟劑,加速秸稈的腐爛分解。采用該種秸稈處理技術,能夠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環境,提高土壤的肥力。
2、秸稈堆漚還田技術
秸稈堆漚還田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實現對農作物秸稈的無害化處理,同時能夠將秸稈轉化成肥料進行再次利用。其具體操作主要是將農作物秸稈與生物有機糞肥進行混合,經過堆漚熟腐,會產生大量的腐殖質,將其作為底肥施用,能夠有效代替化學肥料,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的保墑能力,同時能夠有效降低過度施用無機肥對當地土壤環境造成的影響。與此同時,該項技術由于機械化應用較低,大部分工作都要由人力勞動完成,進而導致該項技術在當前的應用率并不樂觀。
3、秸稈作工業原料
在當前有很多地區已經逐步將秸稈用作工業原料,利用秸稈打包機將秸稈包成八十到一百千克的包夾,能夠作為造紙的原料將其運送至造紙企業。同時,將其進行碾磨之后,將其制成秸稈纖維,通過與一些樹脂材料進行混合之后,根據相關的需求將其放在金屬模具中加壓成型,制作成相應的低密度纖維板材,該種板材通過再次加工,能夠應用于制作一些裝飾或家具。采用秸稈纖維制作的板材不僅其強度較高,且具有一定的耐腐蝕性,通過相應的化學處理,其具備一定的防火阻燃效果,制作成本也要比一些實木家具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該種技術的應用與普及,不僅能夠減少對木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森林資源,同時對人造板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加強秸稈綜合利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策略
1、提高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視
想要切實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首先當地相關政府部門與農業部門應當提高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的重視,充分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現狀,對其秸稈綜合利用進行科學規劃推廣,積極組織當地農業生產者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并根據當地地形地貌、農作物種植品種合理選擇相應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進行針對性推廣。并通過示范基地的建設,加強當地農業生產人員對秸稈還田技術深度認知,讓其能夠更加直觀了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優勢,進而實現該種技術的在當地的推廣與普及。
2、大力推進秸稈處理機械化發展
根據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分析,對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處理,不僅是當前我國自然生態建設的必然需求,同時更是提升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強提高對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的重視,不斷加大秸稈機械化處理的發展進度,加快農業機械化、生態化發展進程。并通過相應的扶持政策,加大對農業種植人員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同時對于農業經濟效益較低的農村地區,當地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當地農機租賃服務的推廣,通過對當地就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業合作社或個人的購機扶持政策,購置相應的秸稈處理機械設備,并為當地農業人員提供相應的租賃服務,并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與農業種植人員共同分擔租賃費用。通過這樣的政策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緩解當地農業種植人員在進行秸稈處理時的經濟成本,努力提高當地農業種植人員對秸稈處理與利用工作的重視,支持秸稈綜合化利用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更好地促進當地農機機械裝備結構的優化,提高農作物秸稈科學處理效率,實現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建設的有效加強。
3、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
隨著當前我國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秸稈綜合利用路徑亦在被逐漸拓寬。當地相關部門應當根據當地的發展現狀,不斷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例如,當地部門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大力推進當地畜牧業的發展,提高牲畜的養殖量,以當地畜牧養殖專業戶、養殖場進行合作,加強對其資金扶持與科學養殖技術服務,積極鼓勵其對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應用,加強對秸稈青貯等一些與畜牧養殖戶息息相關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與指導。并利用其畜牧養殖過程胡中所產生的生物糞肥資源,加強對秸稈堆漚還田技術的推廣與技術指導,不僅能夠有效實現對秸稈的綜合利用,同時能夠有效提升當地農業生產人員對有機肥料的施用,降低其化學肥料的施用量。
4、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
秸稈綜合利用雖然其經濟效益與發展空間較為可觀,但是其所需投資也比較大。想要切實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推進,單純的依靠當地政府部門的財政扶持遠遠不夠。因此,當地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社會資金的開發,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推進當地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建設,積極引導一些投資人士投入到秸稈綜合利項目當中。例如:造紙企業、人造板企業、食用菌種植企業等。通過項目的推廣,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當地的秸稈綜合利用率,同時能夠更有助于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飛速發展。
總而言之,傳統的農作物秸稈處理技術不僅是對資源的浪費,同時更會對當地的農業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為了積極推進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對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已經成為當前農業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當地相關部門首先應當提高對秸稈的綜合利用的重視,不斷加大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通過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推進當地農業秸稈機械化處理發展進度,并通過對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的推進,首先對農作物秸稈科學綜合利用,最大限度降低農作物秸稈處理對當地農業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友好發展。 |